中恒配资 高原上的“北京温度”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高原上的“北京温度”
——北京市密云区对口支援青海省玉树市三年发展纪实
2022年以来,密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战略部署,秉持“玉树所需、密云所能”的理念,将江源玉树的振兴使命扛在肩上、落在脚下。三年来,从牦牛产业升级到文旅产业发展,从高原医疗“组团式”帮扶到人才交流交往交融,密云援玉队伍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扬首善精神,把玉树市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注重输血、造血和活血并举,主动融入玉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动实践中,在3600米的雪线上用智慧浇灌希望,用坚守传递温度,为建设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做了大量实实在在、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正让密云基因融入玉树市的发展血脉,让“京玉良缘、密玉情深”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座谈会现场。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供图
注重顶层设计,对口支援体系彰显新活力。三年来,密云区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累计召开3次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印发3份相关文件,为对口支援工作提供坚实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全力推动协作机制创新,密玉两地党政代表团先后开展5次互访交流活动、召开5次交流座谈会,通过高频次、经常性的交流对接活动,有力推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情谊不断增进,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积极推动密玉两地全域结对工作,密云区12个经济强镇全覆盖结对玉树市所有的乡镇(街道),累计帮扶资金360万元。积极推进村(社区)、部门单位、中小学校和企业组织结对工作,累计帮扶资金近1039万元,全面构建起“镇街协同、村社联动、校际互动、医卫协作”的立体化结对帮扶网络,对口支援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注重精准输血,资金项目帮扶取得新成效。三年来,密云区坚持“精准帮扶、实效为先”的工作导向,将资金项目帮扶作为对口支援的核心抓手,累计投入北京市级财政帮扶资金1.36亿元,区级财政帮扶资金900万元,精准实施36个惠民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为推动玉树市城市提质扩容、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其中,投资建设的“玉树康巴风情街”,以浓郁的康巴风情和特色业态激活夜间消费活力,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升级的“亮丽引擎”。助力打造的“玉树新天地”,以创新的业态布局和智慧化服务,成为推动城市商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是玉树市首个现代化城市CBD。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需求靶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连续六年开展“玉树先心病儿童免费筛查救治活动”,累计筛查4500余人次,成功组织216名确诊患儿进京免费手术治疗,为患儿家庭节省开支1000余万元,得到玉树各族群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注重内生造血,主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年来,密云区将产业协作作为对口支援的关键抓手,积极推动“玉树所需”与“密云所能”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北京市级财政帮扶资金,高标准建设“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综合示范基地,全面实行“良种繁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三链融合发展模式,配套完善饲草种植、加工、储运全产业链体系,有力推动玉树市生态畜牧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跨越式发展。同时,打造“体验+”消费帮扶新场景,在密云核心商圈设立玉树特色文化美食体验馆,推动玉树特色农畜产品走出玉树、走进首都。另一方面,连续2年组织玉树非遗人才赴密云参加文旅推介会、马拉松开幕式等大型演出活动,玉树伊舞、卓舞在古北水镇展演引发轰动,直播观看量突破160万人次。同时,藏娘唐卡、安冲藏刀等非遗产品也走进首都市场,让更多人领略到江源玉树的独特魅力,玉树“生态文旅”的名片愈发闪亮。
注重长效活血,人才交流交往实现新突破。三年来,密云区始终将人才支援作为对口支援的长远之计,创新采用“组团式”人才帮扶模式,为玉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在医疗领域,累计选派13名医疗专家“组团式”帮扶玉树市人民医院,全面建成“五大中心”,先后创建眼科、内镜等新科室,开展“师带徒”培训42人次,组织35名医务骨干赴京跟岗研修,并指导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独立完成多个全州首例复杂手术操作,有效提升玉树市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在教育领域,建立密玉教育人才和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长效机制,三年来先后组织60余名师生赴京开展交流访学活动,切实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同时,全面密玉教育“互联网+”协作模式,通过“云课堂”“线上教研”等模式实现远程资源共享,使玉树市的学生“足不出市”就可享受到首都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年来密云区的倾情帮扶与无私支援,早已化作高原上的“北京温度”,让玉树这片江源厚土焕发出蓬勃生机,在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壮丽征程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来源: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德益配资 “长大想当科学家”,她在北大做到了_刘颖_研究_细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