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配资网 身体有这6种表现,说明你湿气过重!多多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排掉湿气,医生详解→_脾胃_代谢_阳气
中医里的“湿”不是天气潮湿的那个“湿”,而是指人体内代谢不畅,水液停滞,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就像屋子通风不好,空气里就会发霉、长菌,身体的“湿气”其实是一种代谢废物,它粘滞、重浊、易困脾胃,一旦积聚过多,身体各种问题就会冒头。
这6种表现说明你湿气太重了!
1. 睡再久也醒不来,白天像没充电
湿气困脾,脾主运化,是人体的“电池”。脾虚后,湿气更重,形成恶性循环。你会发现,不管怎么睡,早上醒来还是头昏脑胀,像戴了顶“雾霾帽”。
2. 舌苔厚腻,嘴里发黏,有口气
中医讲“舌为心之苗,脾之镜”,舌苔厚腻、发白发黄,是体内湿气和食积的直观反映。尤其是早上起床口苦、口臭,十有八九是脾胃湿热。
3. 小肚子松软凸出,体重增加但不是胖
展开剩余79%不是脂肪,是湿气。湿气重的人容易出现“水肿性肥胖”,特别是下半身臃肿、小腿发沉,小肚子软软的,按下去还有点凉。
4. 大便粘马桶,解不尽
大便成形但总是粘马桶,冲几次都不干净,这是典型的湿重体质。脾胃运化无力,湿浊内阻,肠道蠕动变慢,大便自然不通畅。
5. 情绪低落,容易烦躁
中医讲“湿困则神疲”,湿气郁久化热,会影响情绪,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烦躁、焦虑,甚至莫名其妙发火。
6. 女性白带多,男性油脂分泌旺盛
女性白带异常增多、颜色发黄,男性头脸油腻、痘痘频出,这些都是湿热下注或湿邪困表的表现,尤其在夏天更为明显。
这些症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串联的。湿气一旦在体内沉积,不只是让你“没精神”,还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
湿气从哪儿来?3个根源你每天都在碰:
吃太多冷饮、油炸、甜食,是在“喂湿气”
冰镇饮料、奶茶、火锅……这些食物会让脾胃功能下降,而脾胃是运化水湿的中枢。脾一虚,湿就生。
久坐少动,湿气无法排出
动则生阳,阳气推动水液代谢。你每天坐8小时不动,湿气就“堵”在体内,出不去。
熬夜、压力大,阳气被掏空
阳气主升发,是驱散湿气的根本。你熬夜到凌晨、白天焦虑爆炸,阳气消耗殆尽,湿气就乘虚而入。
一个穴位,把湿气“赶出去”——足三里
足三里,排湿、健脾、补气第一要穴。
它的位置在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胫骨外侧凹陷处。每天坚持按揉5~10分钟,能有效增强脾胃运化,帮助身体代谢湿气。
为什么它这么厉害?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足三里属胃经,是脾胃系统的“总开关”。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足三里可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自身免疫、改善血液循环(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怎么按?
用拇指点按,感到酸胀就是找对了地方;也可以刮痧、拔罐、艾灸,效果更快。
湿气不祛,后患无穷
你以为的“胖”“懒”“没精神”,可能是湿气重的信号。湿气一旦久留,轻则慢性炎症,重则损伤脏腑。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每年导致全球约41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74%。而湿气是这些疾病的“温床”。
别再用“没时间”“等等看”当借口。身体的每一个异常都在向你发出警告。
最后,医生的一句话提醒你:
湿气不是“小毛病”,而是慢病的起点。
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不严重,不代表没危害。无论你是不是已经中招,从现在开始,调饮食、勤运动、按足三里,把湿气扼杀在摇篮里。
比起吃药,养好脾胃、调畅气血,才是对抗湿气最根本的方式。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