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配资 前脚拉拢普京寻求支援,后脚主动向美国求和,伊朗在演哪出戏_胡塞_俄罗斯_也门
前言
6月24日那个凌晨,特朗普又在推特上搞事情了。这回他说"以伊全面停火",估计普京和胡塞都懵圈了。
你想想啊,前一天普京还拍着胸脯说要帮伊朗,胡塞更是抢着替老大哥出头,结果呢?24小时不到,伊朗自己就怂了。
这到底咋回事?伊朗为啥要这么坑队友?特朗普那个嘲讽又是啥意思?
作者-盐
盟友一脸懵逼
普京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刚说完"俄罗斯愿意协助",伊朗转眼就把他卖了。
6月22日,当美军的125架战机像蝗虫一样扑向伊朗核设施时,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展开剩余91%福尔道、纳坦兹、伊斯法罕——三个让西方国家夜不能寐的名字,在75枚精确制导弹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特朗普那得意洋洋的嘴脸,简直像个刚偷到糖果的小孩。
这个时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跳出来放狠话:"游戏远未结束,好戏还在后头!"
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更是怒火中烧,当着镜头咬牙切齿:"邪恶的美国已经为伊斯兰武装部队敞开了针对其利益和军队的任何行动的大门,我们绝不会退缩!"
这架势,明摆着要跟美国死磕到底啊。
普京一看,这兄弟够硬气,立马安排外长阿拉格齐飞莫斯科。两人在克里姆林宫密谈了整整三个小时,普京拍着桌子谴责美国的"无端侵略行为",还罕见地公开表态:"俄罗斯愿意为伊朗人民提供协助。"
普京心里想的也挺明白:俄乌战争打得正酣,能在中东给美国添点堵,何乐而不为?再说了,伊朗这个盟友确实够意思,之前没少给俄罗斯提供无人机。
胡塞武装更是义气到家。美军轰炸消息一传出,也门那帮小兄弟二话不说就开干了。
6月22日,他们重新对美国在红海的船只下手;6月23日,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一起飞向以色列海法。那个准头,那个威力,连以色列的铁穹都有点招架不住。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要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时,伊朗突然来了个神转折。24小时不到,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停火,伊朗国家电视台竟然确认了这个消息。
普京那个表情,估计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不过话说回来,伊朗这操作背后到底有啥门道呢?
这场停火有点"假"
说实话,这个停火协议怎么看怎么别扭。
特朗普那条推文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炫耀:"感谢伊朗方面提前通知,使美方得以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6月23日深夜伊朗对美军基地的"报复性打击",根本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
你想啊,伊朗的导弹技术虽然算不上世界一流,但"精准失误"地落在美军基地的空旷地带?这概率比中彩票还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德黑兰和华盛顿提前串好台词的表演。
更离谱的是停火条件。白宫高级官员透露,协议要求"伊朗不再发动进一步袭击",也就是说伊朗得先停火12个小时,等着看以色列的脸色行事。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伊朗为啥会接受这么窝囊的条件?说到底还是怕了。
6月21日的空袭确实把伊朗打疼了。那三处核设施可不是摆设,是伊朗花了十多年时间、砸了不知道多少美元建起来的核威慑基础。
特别是福尔道地下浓缩铀工厂,那可是伊朗的心头肉,藏在地下几十米深,以为美国奈何不了。结果人家的钻地弹就像热刀切黄油一样,轻松搞定。
国内的压力也不小。伊朗老百姓本来就被通胀折腾得够呛,现在又要承受战争风险,街头抗议的声音越来越大。
政府内部也开始有人打退堂鼓,毕竟真要跟美国全面开战,那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所以说,伊朗这次的"雷霆报复",从一开始就是做给国内民众看的政治秀。目的很简单:既要安抚愤怒的群众,又不能真正激怒美国。可惜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最终谁都没讨好成。
更要命的是,伊朗这么一搞,把那些真心帮忙的哥们儿都得罪了。
队友被坑得不轻
你说普京心里能不憋屈吗?
前脚刚在全世界面前表态支持伊朗,话音还没落地,人家就跟美国眉来眼去了。这种被打脸的感觉,换谁都受不了。更要命的是,这事儿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显得特别被动。
普京那句"俄罗斯愿意协助",本来是想向世界展示俄伊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固。结果伊朗这么一操作,让这番表态看起来像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俄罗斯的外交威信受损,以后谁还敢相信莫斯科的承诺?
更讽刺的是,停火协议里压根没提俄罗斯的角色。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全世界,伊朗根本不把俄罗斯当回事吗?普京辛辛苦苦经营的俄伊关系,就这么被伊朗一脚踢开了。
胡塞武装就更倒霉了。
这帮也门的铁哥们,为了给伊朗撑腰,连自己的小命都不要了。
6月23日那场对海法的袭击,胡塞动用了家底最好的装备——高超音速导弹和先进无人机。这些玩意儿可都是从伊朗那儿弄来的,平时舍不得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砸出去。
结果呢?伊朗转眼就跟美国握手言和了,胡塞反倒成了出头鸟。
以色列现在正愁找不到报复目标,这下好了,胡塞直接送上门来。也门本来就够乱的,现在又要承受来自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胡塞的日子可想而知。
最让人心寒的是,伊朗法尔斯通讯社还澄清说"第21轮攻击由胡塞武装执行",这不是明摆着要把责任推给小弟吗?胡塞武装跟了伊朗这么多年,鞍前马后没少出力,关键时刻却被一脚踹开。
这种做法,在江湖上叫什么?卸磨杀驴。
一边是信誓旦旦的承诺,一边是说变就变的脸。这种反差,换谁都受不了。俄罗斯和胡塞现在的心情,估计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捅了一刀。
问题是,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比伊朗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软蛋只会越来越软
我一直觉得啊,外交这个东西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伊朗这次的表现,活脱脱就是那种两面三刀的小人。当面跟你称兄道弟,背地里却跟你的对头眉来眼去。这种人,你还敢相信吗?
更要命的是,这种软弱只会招致更大的欺凌。特朗普那句"非常软弱"的嘲讽,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伊朗这头中东雄狮,不过是只纸老虎。
美国现在对伊朗的态度已经彻底变了。
之前还会顾忌一下国际舆论,现在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6架B-2隐形轰炸机还停在迪戈加西亚岛,随时准备再来一次"午夜之锤"。每架价值24亿美元的"幽灵",装载的每枚钻地弹都价值300万美元。这些钢铁巨兽就像悬在伊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德黑兰谁是真正的老大。
以色列更是得寸进尺。本来防空系统都快撑不住了,正愁没有喘息机会。伊朗这次主动停火,等于给了以色列宝贵的重整时间。
等到铁穹系统升级完毕,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位,到时候再跟伊朗算账,那可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沙特、阿联酋这些地区大国,本来还对伊朗的"反美斗士"形象有几分敬意。现在看到伊朗这副外强中干的样子,估计心里都在冷笑。谁还会跟一个随时可能临阵脱逃的盟友深度合作?
更严重的是,这次的背叛行为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俄罗斯对伊朗的信任度直线下降,未来的军事合作必然会打折扣。胡塞武装更是心寒到了极点,以后还会为伊朗卖命吗?其他什叶派武装组织看在眼里,对"抵抗轴心"的忠诚度也会大打折扣。
就像朋友之间借钱不还一样,这种人以后谁还愿意帮你?伊朗这次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短期的面子保住了,长期的信任却毁了。
历史告诉我们,软弱只会招致更大的欺凌。当年的慕尼黑协定,不就是用妥协换来了更大的灾难吗?伊朗现在的做法,跟当年的英法有什么区别?
等到美以重新准备好,再次对伊朗发难的时候,到时候还会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忙吗?
结语
伊朗的这次选择,本质上反映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两难处境。既想保持独立自主,又害怕承担对抗的代价,最终选择了最糟糕的路径。
背叛盟友换来的"和平",注定是脆弱而短暂的。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伊朗会发现自己已经众叛亲离,再也没有人愿意为它挺身而出。
换成是你,面对这种两面三刀的"朋友",下次还会伸手帮忙吗?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
发布于:河南省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