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承配资 女子误踩“化骨水”去世,莫让失管危化品成“夺命杀手”|锋面评论
近日,杭州一女子散步时不慎踩到俗称“化骨水”的氢氟酸,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这起悲剧看似“小概率”事件,但其发生,说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链条中,必然存在失守的环节。
氢氟酸作为高危化学品,其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均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但纸面上的规定若不能落地,就等于一纸空文。杭州的悲剧发生后,警方在同一空地又发现了两瓶装有同种危化品的容器,说明事故发生并非偶然。
危化品处置需要成本,一些企业为降低开支,可能选择非法倾倒,监管若不能形成闭环,从企业源头到废弃末端实现无缝衔接,就会给违法行为留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征迁区域的闲置土地可能成为监管“盲区”,藏匿着不可预料的风险。这起事件中,究竟是何人、何单位将危化品遗弃?必须在彻查真相后公之于众。唯有厘清责任严肃追究,才能告慰逝者,也才能让公众重拾对制度与管理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还应举一反三,将检查扩大至城市中更多闲置地块、拆迁区域和边缘地带,消除潜在危险源。与此同时,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化品台账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种危化品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步都可追溯。对违规倾倒、丢弃危化品的行为顶格处罚,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让人心惊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搜索“氢氟酸溶液”“氢氟酸清洗剂”等关键词,竟能在网上找到销售商家,很多人甚至购买作为清洗剂使用,却并不知晓其中的风险。今年1月,福建泉州一位市民用棉签蘸取氢氟酸清理陶瓷上的花纸,尽管戴上了两层工业布手套,却因蘸取量较大,且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氢氟酸还是渗透灼伤了手指。
这说明在此类危化品的交易上,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唯有构建更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机制,根据相应资质和许可证限定经营范围,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非法销售行为。同时,对于合法销售的商家,也要加强商品信息审核,确保商品页面详细、准确地标注危化品危险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等信息,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的宣传语,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所购商品的风险。
悲剧的发生也给公众安全教育敲响警钟。由于多数民众对大多数危化品的特性与危害知之甚少,一旦发生意外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和自救知识,有人甚至在慌乱中采用冰敷、涂抹药膏或自行服用钙片等“土方法”,却可能如火上浇油,加剧病情。这说明在专业监管之外,公众也应具备最基本的危险识别能力和自救知识。社区、街道不妨配备针对性的急救设备,并开展常态化宣教,把安全防线延伸至社会层面。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中国星配资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封存量破1亿立方米
- 下一篇:没有了